近日,美国移民政策的风向正在悄然转变,随着前总统特朗普的强势回归,白宫开始酝酿一系列更加严格的移民管控措施。6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重要裁决,限制联邦法官发布全国范围内禁令的权力,这一决定被广泛认为为特朗普推动限制“出生公民权”等政策扫清了法律障碍。
与此同时,美国国土安全部也宣布,将于今年9月2日正式终止对约52万名海地人的“临时保护身份”(TPS),标志着针对弱势移民群体的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调整。外界普遍认为,这些信号预示着,美国将步入一个更加严格、甚至是全面收紧移民政策的时代。
最高法院裁决:“全国性禁令”受限,特朗普移民政策或提速
当天,最高法院以6比3的结果,判定联邦地区法院无权对行政命令发布全国性禁令,联邦法官的判决仅适用于案件当事人。这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在推动限制“出生公民权”等政策时,将不再面临全国性司法冻结。
虽然此次裁决未直接触及“出生公民权”问题,但却被视为打破法庭障碍的重要一步。特朗普早在上任期间便提出,非法移民在美出生的子女不应自动获得美国国籍,但该政策一度遭遇大量诉讼,推进受阻。如今,随着最高法院的最新表态,特朗普有望借助行政命令推动各州逐步落地这一主张。
保守派大法官艾米·科尼·巴雷特在裁决书中指出:“联邦宪法未授权地区法官左右全国政策,法院职责仅限于解决具体法律争议。”与之相对,自由派大法官索托马约尔则警告称,该裁决削弱了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普通民众的基本权利恐怕将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根据现行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凡在美国出生且受美方法律管辖者,均享有美国公民身份。特朗普阵营则主张,非法入境者及“赴美产子”行为不应被纳入“受管辖”范畴,并试图借助行政手段推动宪法重新解读。
多州政策走向分化,特朗普誓言重塑移民制度
尽管最高法院尚未对第十四修正案做出最终解释,但特朗普已公开表示,将不惜通过法律战,力争由最高法院重新诠释“出生公民权”。他在新闻发布会上高调称此次裁决是“美国宪法和法治的胜利”,强调“联邦权力将回归人民手中”。
司法部长帕姆·邦迪也表达了类似立场,称该裁决终结了“司法干政”的局面,“地区法院法官将无法再轻易推翻总统的政策安排”。
不过,实际执行过程中各州态度出现明显分化。预计22个民主党主导的州将试图在本地保留“出生公民权”,而28个共和党州可能积极响应,逐步取消相关政策。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的强硬立场远不止于此。除宣布终止海地人的临时保护外,白宫还计划逐步撤销针对阿富汗、委内瑞拉等国部分移民群体的特殊保护身份,并酝酿推出一系列新政,包括:
终结“出生公民权”;
停止向“庇护城市”提供联邦资金;
暂停或大幅削减难民安置计划;
冻结除必要事项外的政府开支;
禁止联邦资金用于资助变性手术等项目。
特朗普更放言,将实施“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驱逐行动”,强化边境执法,彻底重塑现行移民体系。
海地移民或遭集体遣返,国际社会忧虑升级
国土安全部在公告中表示,海地目前局势虽不稳定,但整体环境已“足以保障公民安全返回”,因此决定自9月2日起,终止对海地人的临时保护身份。该政策影响人数超过52万,涉及大批因2010年海地地震、暴力冲突等原因滞留美国的移民。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时任总统拜登刚刚将这一保护措施延期至2026年2月,然而特朗普上台后迅速撤销相关决定,并锁定了9月2日的终止日期。国土安全部强调,继续放任海地人滞留美国“不符合国家利益”。
不过,联合国和多个人权组织对此举表达强烈担忧。联合国人权事务特别报告员奥尼尔直言,海地仍深陷武装暴力、黑帮控制与社会动荡,“大量学校、医院被摧毁,儿童遭强迫征募,袭击孤儿院、教堂的事件屡见不鲜。”
美国国务院也维持对海地的最高级别旅行警告,提醒公民切勿前往,指出该国局势混乱,绑架、暴力冲突、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持续恶化。
美国移民政策迎“收紧潮”,全球关注局势走向
可以预见,未来几个月内,围绕美国移民政策的博弈将持续升温。从“出生公民权”到庇护、难民政策,特朗普政府正一步步推动移民制度大洗牌,而国际社会的关注与反对声浪也在持续升级。
对于广大移民申请者而言,面对政策不断变化,保持密切关注、及时调整自身规划,或许已成为当下的必要选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