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为亚洲最高教育水平的代表,与国内的模式有诸多不同,今天移路邦就为大家总结一下,新加坡教育的独特之处!
1. 上学只用了半天
在新加坡政府中,小学实行半日教学,通常中午一点半放学,简直是很快乐。但是!
学校既要看时间,又要看学校的时间啊!在新加坡,小学和中学普遍上课时间都很早,到校时间是早上7点左右,一些离家很远的学生要离开家。
而且,课间不会有任何休息时间!是啊,你没看错,不上课!这门课联系密切。午餐休息时间也只有半小时。因此,新加坡的学生不会像中国学生那样学习得更少,而是在学校浓缩了课时,千万别以为上半天就能轻松哦。
2. 直奔大学
新加坡推行6-4-2基本教育制度,小学六年制,四年后通过新加坡剑桥O标准考试,升为二年制初级学院(高中)或理工学院(五所)。但是,由于新加坡中学学习的知识范围很广,而且新加坡剑桥O水准考试比英国和澳大利亚的O水准考试难度高,因此新加坡O水准的含金量非常高。
就是由于新加坡O水准的国际认可程度极高,有些学生考得很好,可直接申请澳洲、英美大学!按照O水平分数,有些学生可以直接上本科一年级(普渡大学),而有些学生可能得先上十个月到一年半的大学预备(澳洲大学)。真是省时省力,省钱呀!
3. 学校“强迫”学生玩游戏
学生放学就能回家吗?NO!还要参加CCA!
CCA是英语Co-Curricular Activities的缩写,它被译为中文“课程辅助活动”,与中国学校扩大选修课程相似。新加坡在初二至大学开设了多种CCA课程,包括艺术类、体育类、校服类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定期举行文艺演出,校际间的交流与竞赛,请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看,场面之大、水准之高,令人震撼!事实上,教育本身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学习,CCA为儿童提供了最好的自我展示平台。
在新加坡,CCA与升学直接相关。CCA成绩好的学生可享受“升学优惠”,这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加分。很多初等院校每年都会保留一定数量的学费,这些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色,但不符合入学要求。
4. 喜欢什么,学什么
新加坡自中学三年级起实施选课制度,丰富的课程设置,让学生选择多样化。讨厌文科的可以选物理、化学、生物等;文学气息较浓的可以选择英国文学、历史、地理等;传媒、商业、会计、音乐、美术等科目可选择。选择的每门课程无主次之分,须参加O水平测验并记入成绩。
当上初级学院、理工学院和大学时,选课系统更强大得惊人!每一所理工学校都有许多专业供学生选择,谁也想不到,谁不教。据说淡马锡技术学院也有兽医专业呢。
来到大学,哈哈!在世界范围内,新加坡国立大学就是号称拥有最复杂的选课系统啊!原因在于其课程极其丰富,海量的课程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组合,真正做到喜欢什么,就可以学习什么。
5. 野营,必修探险
光着脚丫攀岩,划船,户外露营这些都是新加坡小学生的必修课程。由小学四年级一直到中学毕业,学校一般都会为各年级安排一次为期3-5天的野营互动活动。为了保证户外教育的质量,学校将会安排专职的户外探险教育者,负责策划、指导户外探险、野营活动。
露营地一般靠近自然保护区、公园或新加坡周边小岛,校方可将这些自然环境用于户外教育。学员通过徒步、野外生火等活动学习生活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环境意识。
6. 新加坡政府是土豪,每个人都有奖学金
无论您是新加坡人、新加坡永久居民还是外国人,新加坡政府将为您在读理工或大学期间支付65%-80%的学费,真是太大了!凡向新加坡六所公立大学(目前仅有4所招收国际学生)及五所理工学校提出申请,均可获政府资助,条件是符合学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接受政府资助的学生还必须与政府签订一份在新加坡工作三年的就业协议,所有完成此协议的学生都不需向政府支付奖学金。部分地消除了学生毕业后成为“海待”的风险。
除资助外,政府和一些企业也为学生提供各种奖学金,数量可观,有些优秀的学生,上学期间非但没有花父母一分钱,还可以挣钱哦!
7. 不只要求精通两门语言
在新加坡,除母语课程外,其他科目均以英文授课。这种教学方式无疑为学生们奠定了一个好的英文基础,以后想要到欧美学习也就不难了。但是,只会两门语言,似乎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交流需要,因此,新加坡的学校鼓励学生学习第三外语。
学生可随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语言,如日语、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由您挑选。因此,在新加坡看到会说流利普通话的印度人,一点也不奇怪!
8. 毕业同时get《世界500强》实习经验
到新加坡理工学院读三年,学生会被安排三至六个月在新加坡主要公司实习,如新加坡华侨银行、德国西门子、日本松下、新加坡报业控股等。见习期间,学员要完成公司交给您的各项任务,最后达到考核标准,方可毕业,若学生工作能力强,态度认真,是完全有可能被实习公司留下雇用的!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在亚洲和世界各地都很有实力,其优良的教育体系,不仅培养了大批本地优秀人才,而且还吸引了无数外国留学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