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内卷?它的根源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1-12-09

何谓“教育内卷”?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内卷”一词风靡全球,迅速流行起来。这个英文单词involution来源于一种带有“向内”的意思。与教育“内卷”同时受欢迎的还有其他热门词汇,如“鸡娃”“牛娃”“青娃”等。这几个令人费解的单词,都是焦急的父母创造的,如果用稍有规范的词汇,也许会更好地理解。比如教育中的“戏剧效应”:有些人不守规矩,站起来,然后所有人就跟着往前走,破坏了环境。


学习.jpg


关于教育内卷的误解


减轻负担、克服焦虑这些问题,实际上指向了一个现实,即选择学校,竞争。


中国的教育焦虑,有两个显著特征:


一是整体、全民、各阶层、中产、中产、高收入者、中产者、高收入者、普通百姓都在焦虑;


另一个特征尤其糟糕,那就是儿童低龄阶段的焦虑。起初主要是在初等教育阶段,再下沉到幼儿园,与之相对应的是“幼升小”与“小升初”的择校竞争。


这就是所谓的“学术军备竞赛”。


使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中国教育目前的现实,比一般的“择校择校”“焦虑症”等等,更加确切地说明了事物的本质。


为什么在中国出现如此严重的教育焦虑,择校竞争,或学历军备竞赛?


有些人说是因为高考制度的原因:由于有高考制度,而优质教育资源一直短缺,竞争必然,愈演愈烈。也有人说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缺乏,所以大家要相互竞争,享受最佳资源。而另一种普遍接受的解释则是独生子女政策:由于独生子女政策,每个父母都把他们的宝贝孩子当成天才来培养,一定要上大学,还要进名牌大学。是不是有这样的因素?毫无疑问,有,但是我认为这一点不应夸大。这三个要素都是背景,都是一个整体,或者说是长期存在的背景,但并非是近十年、四五年来教育生态急剧恶化的直接原因。


教育内卷的真正根源


迄今为止,中国的家长和舆论,包括许多管理者、校长、教师,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确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在他们看来,学习总是要有竞争,要有淘汰,是起跑线上的竞争,才是教育的本意。

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因为义务教育是由国家法律确立的基本人权,是保障性教育,就像给老年人发低保一样,人人有份,同等对待。由于义务教育阶段是保障、基本、非选择性、不淘汰、不竞争,所以要实行免费、免、就近入学。

义务教育的本质上是没有竞争的,但我们将其进行得如此激烈,如此激烈的竞争与强制教育的根本价值背道而驰。


日、韩、台湾地区都没有小升初,为什么?


说到底,是学校的均衡。


由于学校都差不多,所以离家最近的学校当然是最合理的选择,这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义务教育的基本现实。


因此,我国1986年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为什么30多年来,学校均衡仍然很难实现?


前两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各地已基本验收合格。这就是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在管理部门看来已经实现。然而,这与实现均衡发展的真正意义是相去甚远。


经验就是一切

Experience is Everything

  • 扫码微信
    预约评估咨询